25歲的生日許下一個願望:我要用一年的時間去看看在我眼外不一樣的世界! 生日過後背起背包去了澳洲一趟 , 在哥哥結婚之下緊急被招回國 , 也因為如此才有機會看到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512四川大地震康復志工招募的宣傳 , 最先的動機是: 身為台灣物理治療的一員以前根本沒有這樣跨越國家界線的服務機會 , 去澳洲是一般旅行 , 去大陸卻是以自己的專業將旅行結合更是一件有意義和有趣的計畫。 與基金會在台北開完會後 , 有很多不確定的感覺 , 行前對自己也很多疑問: 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我可以做什麼呢? 我們要怎樣以更確切且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介入呢? 但不管怎樣我的心理已經有一個打算: 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以病人為主為一個行事準則 。種種的疑問之下我們搭上了前往四川成都的飛機…
成都、德陽
四川的成都、德陽都是很都市化的城市 , 在512 四川大地震後 , 我們97年12月14 日進入成都 , 已經是事件後的7個月 , 有一個疑問是這樣的時間的介入 , 以物理治療的角度來說已經遲了一些 , 很多資源也應該都已經由當地的中央政府補足 , 但是事實上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後續的治療 , 就因為如此基金會連結了德陽市殘疾人聯合會一步一步評估的更深入災區 , 最後是與國際助殘組織 (HI) 連結在金山、土門 做各種方式服務 ,HI同樣都是為了512地震的災民努力,透過他們的幫助和互動, 漸漸可以了解到當地的復健康復的理念和實際情況 , 這樣組織與組織的連結 , 資源的共享是很不簡單的 , 也是以前在職場的我不曾經歷過的 , 如何與一個組織建立共同的互信到合作進而資源同享 , 這是一個艱難的課題 , 尤其是陌生的中國大陸 。
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在德陽市區做一切溝通和連結組織的日子裡 , 我們沒有看到災民 , 只有看到組織 , 德陽市區很現代化 , 就好像台灣的桃園一樣 , 高樓、車水馬龍 , 曾經以為我會看到悲傷、沒有希望、到處需要資源的幫助的人們 , 但現在的一切並不是如此 , 大家笑的很開心 , 下午時路上行人道到處都是玩麻將的人們 , 我開始疑惑這一趟我真的可以做到什麼嗎? 直到那一天德陽是文廟廣場舉行改革30週年的紀念 ,文宣看板佔滿廣場 ,一部分是512地震的紀錄 ,那些我以為他們不曾受傷的人們 , 立足在那邊許久 , 甚至有人拭著淚 , 那時我才明白看不見表面的悲傷並不代表不受傷 , 心靈的受傷更是難以抹滅 , 也提醒了我之後會看到的災民不只有肢體的問題 , 心 , 或許是我們最難介入的。
土門鎮
其他同伴服務時間到期後 , 回到台灣 , 剩下我 ,心理忐忑不安 , 對自己的目標是: 想要把這件事做好 , 也讓接下來接棒的志工可以更順利做一個銜接 。 第一個服務據點- 土門鎮 ; 以設立康復站為出發點 , 除了提供當地災民與板房區住民治療並和當地的醫護人員合作並培訓參與的人員 , 以物理治療專業知識做互相交流。 在這上面遇到很多困難 , 台灣的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在大陸合稱康復治療 , 甚至早期認為康復治療是一種保健治療 , 對專業的認知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 根據 HI 的夥伴提到康復治療因為512大地震後開始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 , 開始有所發展 , 這是災難後的另一個收穫 ; 如何和完全沒有物理治療背景的土門鎮醫療人員合作 , 讓他們知道醫學另一個領域 , 甚至得到他們的認同 ,對我來說 : 好難!也好多衝突! 我處在基金會和醫院之間一直在想如何處理 ,醫院如何願意派人出來學習一項新的技術 , 兩邊都在拉鋸戰 , 而我試著做好這些事情 , 但是不管怎樣的形式 , 我要做的是不要忘記當初給自己設的第一準則 , 而也認為不管再多的形式的溝通介入也抵不過災民上實質功能和生活進步來的實際 , 因為結果會證明也會引起當地醫療人員的好奇心 , 但最後土門鎮因為很多突發的原因撤出服務據點 , 不過這樣的服務方式在我回台灣後得知接下來的志工到另外一個據點-九龍鎮發展 , 每天已有固定數量的災民正順利的接受治療!
金山鎮
撤出土門鎮等待後續的政府確認時 , 將服務的據點轉移至金山鎮 , 金山鎮以居家服務的方式先調查需求並做初步的評估和治療 , 在台灣時工作都是以醫療院所為主 , 我不曾踏到這個領域裡面 , 因為如此慢慢的摸索 , 也對居家治療和輔具有更進一步的興趣 , 回台灣時更加強對這兩方面知識的需求 , 在德陽市有參觀到當地的福利院 , 很多有疾病而被棄養的小孩因為沒有更多的資源只能被丟著 , 那時我想如果我對小兒物理治療夠熟悉的話也許就可以在之後做進一步的合作 。 因為有更多的刺激才可以看到更多自己不足的地方 , 這是這次的志工服務最大的收穫!
接觸過的災民 , 有很多都令人感動和心疼著 , 拜訪金山鎮的一位老伯 , 因為我們一行人的到來抓著主任的手一邊說謝謝我們的關心 , 說著:現在我們最需要關心了 !這樣的情形在之後金山鎮的家訪陸續一直碰到 , 隨性聊著天 , 講出當日的發生情況 , 侃侃而談 , 說的很輕鬆 , 卻可以聽出背後的沉重 , 有時要幫他們爭取治療和輔具時, 常常或有災民說: 我不需要 ! 因為有比我更需要的人! 聽到這些話真的讓我對大陸的人民有一方面的改觀! 家訪進行著 , 交通、當地的習俗和語言最造成困難 , 村與村的距離和當地並無地址門牌 , 靠著一位金山鎮殘聯的理事幫助 , 一步步一個病人接著一個病人完成家訪的案例 , 但最後還是要靠後續台灣的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同業參與這次的計畫志工接力服務 , 災民才可一直接受治療 !
一個多月的服務 , 感覺過了很久 , 我看到我的不足和進步的地方 , 也看到當地確實需要幫助 , 曾經有人問過我: 台灣有那麼多人需要幫助 , 為什麼要幫助其他國的人呢 ? 我認為對於”幫助人”這一件事應該不分我國和其他國 , 也不應帶上政治色彩 , 當有能力給於其他人時為何要將自己的心意複雜化呢? 謝謝基金會願意以這樣的服務方式進入災區 , 謝謝我有這樣的機會 , 也希望同業的大家可以一同加入這樣的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